四梁八柱、榫卯结构、一麻五灰、雕梁画栋。中国建筑自古以土木为材,自成体系,几千年来一脉相承,表现出顽强的“恋土”、“恋木”情结,形成了迥异于西方石构建筑的显著特色。从史前建筑的穴居、巢居,一直到清代的大小木作,土木营构始终是中国建筑的主旋律。地安门等一些古建筑的复建工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已经覆盖了城市的今天,很多人已经不太知道古时的老房子怎么盖。这一点,从自古流传的成语“大兴土木”中就可见一斑。而在几千年的营造实践中,中国人更是把土木在建筑中的运用达到了极致。古建专家、北京市文物古建公司副经理徐雄鹰告诉笔者,在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不但要解决地安门复建问题,中轴沿线高大宏伟的皇家宫殿、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也将进行集体整修。而一切复建、修缮工作都将使用老料老工,一如数百年前那些能工巧匠使用的工艺一般。那么,像地安门这样的中国古代建筑到底是怎么修建起来的?它使用的方法和现代古建筑工艺有什么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用料和承重方式。”徐雄鹰说,“中国传统古建筑材料以木、土为主料,承重依靠木梁,而现代建筑以水泥砂浆为主,钢筋混凝土成为承重主力。”

    在古代建造房屋前要“打槽”,类似现代建筑打地基的意思,槽底要按照三比七的比例铺垫灰和土。之后在垫层上面砌水平的基础墙,梁柱的基础也在这一步完成。建筑者要按照房屋的大小和造型,在基础墙上预留出位置,安装柱顶石,作为今后柱子的“地基”。因为古代建筑的承重为木材,木材本身高度有限,如果要盖很高的宫殿,需要将木头一节节地墩接在一起,相对抗震性要差,所以建筑高度受到一定限制。但木梁挑大梁,却造就了“墙倒屋不塌”的神话。四梁八柱房子墙倒屋不塌与现代建筑相比,传统古代建筑中“高个儿”罕见,即使是身材最魁梧的故宫太和殿,连上基座,也不过30余米,仅相当于10层楼左右的高度。,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就该上梁上柱了。老百姓有句俗语“四梁八柱”,道破了柱和梁的数量关系。因为古代多数建筑都是采用三开间的格局,开间较大,中间两道梁,加上前梁、后梁合计是四根梁,取意代表四面,每根梁的两端各有一根柱子,起到支撑的作用,共计八根,代表八方。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而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琉璃瓦构件,即屋檐下“重峦叠嶂”的斗拱。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中国古建筑在主要木质结构上都采用榫卯结构,不用钉子,技术高超,结构也很复杂。比如古代盖房子一般是“梁穿柱”,所以大梁尽量选干燥木料。古代房屋也讲究内外装修,越是上等级的建筑越是如此,越是重要的地方装修起来耗时越长,但“磨洋工”也是有原因的。而柱子则尽量选含一定水分的,这样建成以后,大梁的收缩不会太大,柱子的收缩则相对大,更有力地套牢大梁,有利于建筑的稳固。

    据介绍,当年古代工匠制作青砖时,要选“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的泥土,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后浸水泡开,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炼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炼成稠密的泥团。再经过反复摔打后,将泥团装入模具,平板盖面,两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然后阴干砖坯,要阴干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烧制时,先用糠草熏一个月,去其潮气,接着劈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出窑后还要经过严格检查,如果一批金砖中,有6块达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这一批金砖都算废品,要重新烧制。如此算来,从普通泥土到金砖的进化需要长达两年的时间。这还不算铺装的时间。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今年初,文物专家在北京延庆,发现了半洞穴式的“夏宫”,在这处夏朝某部落用于避暑的宫殿里,专家找到了房屋的梁柱位置。“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修缮恭王府,青瓦彩画原汁原味。有“半部清朝史”之称的恭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北京保存比较完整的王府建筑。2008年,恭王府府邸修缮工程全面竣工并对外开放,其中,修缮后亮相的彩画艺术引人赞叹。“雕梁画栋”是中国古建筑的传统装饰做法,不同彩画类型反映出的建筑等级,甚至比木结构形式体现出的等级制度要更鲜明、更细致、更准确。古建彩画除具有装饰性外,还可对建筑木构件起到防腐和防虫作用。当时承接恭王府修缮工程的是北京首华公司,他们发现,府邸的内檐留下了和珅、公主、恭王等不同时期非常精美的彩画,彩画涉及的种类、色彩、构图、题材等均十分丰富,尤其是和珅和公主时期的彩画,不仅工匠甚至连专家都从未见过。

    根据史料记载,地安门为砖木结构之宫门式建筑,面阔七间,正中设朱红大门三门,左右各两梢间为值房。彩画的工序很多,起谱子、落墨、沥粉、设色、贴金等,每一道工序都很重要,要形似,更要力争神似。为保证高水平、高质量,国内顶级彩画专家和工匠被请来为府邸工程把关。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诏修北京宫殿及城垣,大兴土木。虽然沿用元大都旧址,但稍向南移,并拓展了旧皇城南、北、东三面,呈不规则的方形,四向开门。正南面是承天门。起初只是一座黄瓦飞檐楼式五座木牌坊,明成化元年扩大为九开间的巨大城门楼式建筑。专家介绍,与正阳门、永定门等城门楼相比,这个门体量并不大。
 
 

 

轩唐古建
地址: 河北省邯郸市永鸡路大北汪镇南七方工业区
电话:0310-6762222
手机:13930062557
邮箱:314815000@QQ.com
冀ICP备11112262号
设计维护:时代中广传媒
古建青瓦
小青瓦
脊瓦
贴墙砖
青砖、地砖
吻、兽、龙
古建-斗拱
古建装饰
仿古窗花
装饰立瓦
古建砖雕
扇形砖雕
圆形砖雕
什锦窗花
影壁墙
回纹线、边角
仿古琉璃瓦
连锁瓦系列
案例展示
古建-装饰
仿古-琉璃瓦
欧式-别墅
庙宇祠堂
其他案例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

扫一扫二维码加微信

QQ客服
咨询热线
0310-6762222
1393006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