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古建筑失火事件不断发生,使祖国文化遗产遭到不可弥补的损失。特别是2005年发生在北京市景山寿皇门和河北省涉县清泉寺两起
火灾,损失尤为严重,给我国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为了汲取经验教训,探究文物古建筑的防火对策,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
事故,现结合剑川县实际,对剑川县文物古建筑的防火现状进行探究,并对文物古建筑的防火对策做一浅析。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东接鹤庆,西连洱源,西靠云龙、兰坪,北邻丽江。界于东经99°33’—100°33’北纬26°12’—26°41’之间,东西长58KM,南北宽55KM,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剑川县内有国家级文物单位1项,省级4项,地州级3项,县级16项。全国著名的寺登街和石宝山就坐落在剑川县境内,因此,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是我们消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古建筑安全现状分析
我国历史上众多的古建筑之所以毁于火灾,今天幸存下来的绝大多数古建筑也历经火劫,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古建筑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剑川县境内的文物古建筑虽然在近年来不曾发生过较大地火灾事故,但它像全国文物古建筑一样自身存在着许多火灾危险性。
㈠、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全县古建筑绝大多数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耐火等级低。古建筑中的木材,经过多年的干燥,成了“全干材”,含水量很低,因此极易燃烧。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由于质地疏松,在干燥的季节,即使遇到火星也会起火。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古建筑起火后,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覆盖严实紧密。因此,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与热不易散发,温度快速积聚,迅速达到“轰燃”。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多,大多数通风条件比较好。有的古建筑更是建在高山之巅,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快,燃烧猛烈,极易形成立体燃烧。
㈡、消防设施匮乏,火灾扑救难度大
文物古建筑分布比较广,且大多数远离城镇,建于环境幽静的高山深谷之中,像沙溪镇寺登街就是这样。这些古建筑普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既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队员,消防设施有的也不完备,一旦发生火灾,位于城镇的消防队很难第一时间到达。大多数古建筑都缺乏消防水源,无消防道路、值班人员、自动灭火设施或有人“无用”(年迈体弱、和尚),消防疏散通道狭窄或不畅,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不应急”等现象。对于一些高大的古建筑更是有水难攻,
邯郸仿古琉璃瓦厂:http://www.paigui.cn http://www.fanggu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