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烧制青砖青瓦以及向消费者了解到的一些怎样烧制出来的青砖青瓦更耐用,不会因为年久失修造成严重损失与后果的一些知识,供大家了解以下知识:
青砖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日晒出来的泥青砖,另一类是烧出来的青砖。二者都很古老(前者的历史大致上在上万年的时间,而烧青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千多年前)。
经过烧制的青砖有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防水。但只把青砖放到火里烧并不解决问题,必须当火温高达900到1150摄氏度、持续烧制8到15小时后,青砖才从粘土转化成为青砖。烧制温度的精确值,取决于粘土的类型;烧制完毕,青砖要逐渐风凉,不然就会破裂。而火候不够的青砖会显得过软、易碎。火候过大,青砖则易于产生变形,甚至烧成了玻璃。烧青砖的技术因此跟门艺术差不多,需要匠人对于具体场合的精确把握。
我们看到的所有的青砖都是由粘土制成的。而粘土所在的地层中往往带有大量的杂质,这就需要制青砖者熟悉材料的属性,有些粘土直接适于作青砖坯,有些则需要混合其它物质后才能作青砖。
在古老日晒青砖里,人们往往要混上干草,其中,粘土的重量不会大于一块青砖总重量的30%。而在琉璃青砖、陶青砖之类的产品中,粘土的成分要达到75%。在现代的青砖厂里,粘土多采自深坑,其中要加入正确配比的沙子才能使用。可在古代,人们用的多是表层土,只有表层土里的粘土和沙子等其它物质的配比适于制青砖的地方,才出产所谓的“青砖土”。即便在18世纪,欧洲制青砖的匠人检验土质的方法还是用嘴直接去品尝泥土,匠人的本事就是在这嘴上一舔之中,他们能尝出哪些是能够直接烧青砖的好青砖土。
找到了合适的青砖土,过去的人们就会把那一带的“青砖土”全从地上挖出来,和其它原料混合好,以保证青砖品的质量和属性的一致性。粘土中若残留了石头就不妙,一来,切青砖的时候,不好切,二来,在窑里,石头很可能会爆破。那么,粘土里的石头必须被挑出来或者被碾碎。这样,才好把粘土和上水,打造成型。
大部分青砖都是立方体,这就归功于青砖坯。常见的青砖坯是开口状的,就是一个矩形模子没有底和盖;另外一种坯子带着底,主要用于作瓦或是面青砖,因为模子底部会让这样的青砖很难翻出来。今天青砖厂做青砖用的都是机器。
作坯的过程多需要湿泥状态,完了就得充分晾干,才能上窑去烤,不干的青砖易裂开。过去,晾青砖坯的时间长达若干星期,匠人们把青砖坯垛起来,并要为它们遮雨。现代青砖厂则靠烘干间来完成青砖坯的脱水。
绝大部分的青砖要在恒温窑里被烘烤。码青砖坯的时候,工人们会用夹青砖的夹子(clamp)把青砖坯们垛起来,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便宜,不需要动用耐火青砖;今天,世界各地的窑厂里人们烧青砖时还在使用垛子法。不过,它的缺点就是效率低。处在青砖垛外围的青砖们由于接触到了空气,则达不到烧青砖的合适温度,垛子中央的青砖常常会遭遇到温度过高的尴尬。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工匠常会把青砖坯垛子最外层,再涂上一些粘土。
从上面的叙述中,您会看到,青砖坯放置在窑内的方式和位置至关重要,关乎它们能否均匀受热。同时,放置的方式也会影响到青砖品的色彩。某些青砖可能会比其它青砖氧化程度高些。
一般而言,青砖的色彩取决于粘土的矿物成分。含铁者氧化之后呈红色或是粉色;含石灰但缺铁者,呈黄色或奶色。不过,真正的颜色还要看一块青砖在窑里的位置以及烧制过程中氧气接触青砖的方式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