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玻璃大家都熟悉,可在中国古代是没有玻璃的,有的只是琉璃。玻璃的叫法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西方的玻璃是由钠钙元素组成的,而中国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铅和钡。中国古代制造琉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据文献记载,琉璃一词产生于古印度语,随着佛教文化而东传,其原来的代表色是蓝色。现在除蓝色外,琉璃也包括红、白、黑、黄、绿、绀蓝等色。施以各种颜色釉并在较高温度下烧成的上釉瓦因此被称为琉璃瓦。
流光溢彩的琉璃瓦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通常施以金黄、翠绿、碧蓝等彩色铅釉,因质地坚固、色彩鲜艳、釉色光润,一直是建筑陶瓷材料中流芳百世的骄子。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作为装饰物,到元代时皇宫建筑大规模使用琉璃瓦,明代十三陵与九龙壁都是琉璃瓦建筑史上的杰作。
琉璃瓦经过历代发展,已形成品种丰富、型制讲究、装配性强的系列产品,常用的普通瓦件有:筒瓦、板瓦、句头瓦、滴水瓦、罗锅瓦、折腰瓦、走兽、挑角、正吻、合角吻、垂兽、钱兽、宝顶等等。
从传统琉璃瓦演变发展而来的西式琉璃瓦最先在日本和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一些国家得到应用,它将筒瓦、板瓦型制合二为一,结构合理,挂装简便,有效覆盖面积大,屋顶承重小。釉色丰富达百种以上,同时,它没有铅釉瓦釉面反铅影响装饰效果的现象。因此,西式琉璃瓦在现代建筑上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