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大成殿金碧辉煌的屋顶,是曲阜大成殿的象征,是曲阜城区最耀眼的景观。随着2009年曲阜琉璃瓦制作技艺被列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这青砖黄瓦,关注它的前世奇缘。
前世:皇家专用规格严格
红墙黄瓦,飞檐走兽,不仅是曲阜大成殿的象征,更是千百年来,孔子享受着与皇家同等地位的象征,多少年来,红墙高耸,门禁森严,只有曲阜古城区这座最高的建筑——大成殿金碧辉煌的屋顶,让遥望着它的贫民百姓产生无限遐想,那个时代最亲近百姓的就是屋顶上的琉璃瓦。现在,这里早已变成了旅游胜地,我们可以随时走进这片古建筑群,当我们进入其中的时候,屋顶上流光溢彩、斑斓生辉的琉璃瓦和传神生动的琉璃制品,就像一个个在琴键上舞动的音符。
五千年来,中国森严的等级制度在琉璃瓦颜色的使用上表现的淋漓尽致,黄瓦只能用在尊贵的皇家建筑和享受同等级别的孔庙建筑上,恭王府的府邸建筑只能用绿瓦,而平民建筑只能用布瓦。人物、兽等琉璃件的造型使用也大有讲究,一般的庙宇殿堂可使用3至5类造型的琉璃件,而孔庙的大成殿却使用了仙人、龙、风、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11类造型的琉璃件,形态逼真、生动传神,无不显示出天下第一家的尊贵、气派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万历年间《工部仓库须知》记载:“凡瓦件一万件,需用柴15万斤”,可见,琉璃制品的发展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汗水,千百年来,建筑琉璃技术成为我国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朵鲜葩,并成为全世界所瞩目的传统技艺。
儒学的弘扬,孔庙的兴建,琉璃瓦的广泛使用,促使琉璃瓦在曲阜逐渐兴盛起来。1368年,朱元璋钦命山西洪洞县陶工朱氏长子赴京都修建宫殿,次子赴山东烧制砖瓦修建孔庙,陶工到达山东后,窑址设在兖州,所用原料用曲阜八宝山的泥土,后来为就地取材,减少运输开支,窑址迁至曲阜城西大庄,并成为孔府孔庙建筑琉璃瓦的专用烧制窑,世代相传。